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步驟
- 時間:2025-08-06
- 人氣:8
微生物限度檢查法通過標準化流程評估非無菌藥品、醫療器械等樣品中微生物污染程度,核心步驟如下:
一、前期準備與環境控制
?潔凈環境?:操作需在B級潔凈背景下的A級單向流潔凈臺(如生物安全柜)中進行,定期驗證環境懸浮粒子與微生物指標。
?器具滅菌?:培養皿、移液管、濾器等需121℃高壓滅菌15-30分鐘。
?培養基準備?:
計數培養基(如胰酪大豆胨瓊脂用于需氧菌,沙氏葡萄糖瓊脂用于霉菌/酵母菌)需進行無菌性及促生長能力驗證;
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(如麥康凱瓊脂)需預確認抑制能力。
二、樣品制備與稀釋
?供試液制備?:
?固體樣品?:取10g樣品,加入90ml稀釋劑(如pH7.0無菌氯化鈉-蛋白胨緩沖液),均質制成1:10混懸液;
?液體樣品?:直接取10ml或稀釋至1:10;
?抑菌性樣品?:添加中和劑(如頭孢類需頭孢菌素酶)或采用薄膜過濾法去除抑菌成分。
?系列稀釋?:根據預期污染水平,對1:10供試液進行梯度稀釋(1:100、1:1000等)
薄膜過濾法(抑菌性/低微生物樣品)
取供試液通過0.45μm濾膜,用pH7.0緩沖液沖洗濾膜(每膜總量≤1000ml);
濾膜貼于培養基平板,培養條件同平皿法。
四、控制菌檢查
?大腸埃希菌?:
取供試液接種至含中和劑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,30-35℃培養18-24小時;
轉接麥康凱液體培養基,42-44℃培養24-48小時,可疑菌落進一步驗證。
?沙門菌?(特定制劑):
取10g樣品加入TSB培養基,接種菌懸液培養后分離鑒定。
五、結果判定與報告
?計數結果?:需氧菌總數、霉菌和酵母菌數以CFU/g(ml)報告,如口服制劑細菌數≤1000 CFU/g;
?控制菌?:不得檢出大腸埃希菌等致病菌(如膠囊劑每10g不得檢出沙門菌);
?陰性對照?:同步操作的滅菌樣品應無菌生長,否則試驗無效。
?
關鍵注意?:
全程嚴格無菌操作,供試液制備至接種需在1小時內完成;
抑菌性樣品必須進行方法適用性驗證,回收率應為50%-200%






